欧洲服装穿搭,欧洲服装穿搭图片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欧洲服装穿搭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欧洲服装穿搭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2世纪欧洲女性的穿搭?
当时欧洲女性的穿搭为,风靡一时的束腰连衣裙,在欧洲女性只能穿着长裙生活了几代人的审美风格,这种连衣裙,在样式都必须穿着束腰长裙,时刻保持着自己优雅的体态,十分精美,但其在腰部的不合理设计,这是一种病态的审美,在过度追求苗条的腰身时严重伤害了女性的身体健康。
去欧洲穿什么衣服拍照好看?
在日常的穿搭中,一件黑色裤子能够很好的从视觉上起到遮挡肉肉的效果,瘦腿效果一顶一的强。
黑色的短外套和女孩子们的彩色上衣简直真的太合适了,在短上衣的选择上,可以穿着飞行服或者棒球服,也可以选择机车服,上身之后都非常的酷。
同时,内搭的选择上可以尝试连帽卫衣或者是高领针织衫,前者会更加有活力,后者更知性。
在欧洲旅行拍照时,你可以选择一些时尚而舒适的服装。考虑到欧洲的气候变化,建议携带一些轻薄的长袖衬衫、T恤和短裤,以适应不同的天气。此外,一件时尚的外套和一条牛仔裤也是不错的选择。此外,带上一些配饰,如帽子、围巾和墨镜,可以增添你的造型。
最重要的是,选择适合你的个人风格和身体形状的服装,让你在照片中展现自信和舒适。记得带上一双舒适的鞋子,因为你可能需要步行很多。总之,选择时尚、舒适和适应气候的服装,让你在欧洲的照片中看起来好看又自信。
欧洲服装发展史?
中世纪时期,欧洲的服装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不同的时期和地区的服装有着较大的差异。在早期中世纪,服装的设计简单朴素,主要以长袍、长袍外套和头巾为主,这种服装设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简单朴素和农业经济的特点。
到了12世纪末和13世纪初,随着城市的兴起和商业的发展,服装的设计开始趋向繁华,女性开始穿着长长的、的裙子和贴身的上衣,男性则穿着紧身的外套和长裤。
此时的服装设计强调对身材的包裹和展示,反映了欧洲社会逐渐进入繁荣发展的阶段。
发展史一:1900年~1910年,s形造型,腰部纤细,突出胸部与臀部,体现女性成熟稳重雍容。
发展史二:1910年~1920年,趋于简练,领线降低,裙子下摆窄小,服装开始强调实用功能。
发展史三:1920年~1930年,流行小男孩风格,裙子下摆上升到膝盖处,与迪考艺术相呼应。
发展史四:1930年~1940年, 纤长裙裾曳地的露背晚礼服流行于社交晚会。(1947年推出新风貌时装,上衣紧身合体,腰部纤细,臀部微垫,重现女性魅力。)
发展史五:1950年~1960年,迪奥的设计风格继续影响女装,后波普艺术的传播与流行,改变了传统的时装审美观念,牛仔服成为全民时装。
发展史六:1960年~1***0年,超短裙,长筒袜风靡,以及反传统为特征的“嬉皮士”和摇滚到迪斯科和波西⽶亚风等,这⼗年浓缩了多样化的穿搭。
二战前欧美女人为何不敢穿裤子,只能穿裙子?
我国的女人在解放前有裹脚的习俗,但是欧美女人在二战前规定只能穿裙子,禁止穿裤子。***如有哪位女子胆敢穿着裤子在大街上招摇过市,那等待她的将是警察的拘捕。
女人穿裤子会伤风败俗
那个时期的女性从11,12岁开始就要束腰,当时[_a***_]美女的腰围是18英寸,所以从小束腰就成为女孩子的必修课。束腰胸衣和撑裙是标准的“时装”,然而,有无数的女人因为束腰,成年后骨盆变形而死于难产。
著名女士艾米丽亚·简克斯为了反抗女人的束腰胸衣及撑裙,特意为女士设计了一款裤子,果然立刻招来社会各界的谩骂,说简克斯下流,伤风败俗,纯粹是个女巫,这款裤子因此迅速消失了。美国有位女军医叫玛丽爱德华因为多次穿长裤而遭拘捕,事情最终闹到了国会,国会议员经过激烈的争论,最终因为她精湛的医术以及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国会决定通过临时立法给她特权,允许她只在工作的时候穿裤子。
而相对于有些女性来说,因为体味大,穿裤子更容易沤出汗液来,可如果穿裙子的话,就宽松多了,不会出那么多的汗,否则穿裤子时,腋下部分几天下来,那些汗液不用漂白物都洗不了。因此有些女人倒是喜欢穿裙子。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欧美国家女人时装带来了伟大的革命。因为战争的严酷,使越来越多的妇女自然地穿起了能使工作更加方便的裤子。从此,裤子才成为欧美女性着装的一部分。这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欧美女性带来的好处吧。
结语:如今尽管欧美国家主流文化仍旧以裙装为主,但是,裤子也逐渐成为正式的和高雅的女性时装类别,不再被诋毁了。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欧洲服装穿搭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欧洲服装穿搭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ode5.com/post/10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