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运动服装,溥仪运动服装特点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溥仪运动服装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溥仪运动服装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末代皇帝》中最后溥仪拿出蝈蝈后哪去了?
末代皇帝》中最后溥仪拿出蝈蝈送给小朋友后就回家了。 电影《末代皇帝》接近尾声之时有这样一个画面:老态龙钟、身着中山装、已经成为平民的末代皇帝溥仪再次回到紫禁城,追寻逝去的回忆。他步履蹒跚地爬上 辉煌 的御座,在当年熟悉的龙椅下居然找到了那只雕刻精美的、幼时装蝈蝈用的笼子。
他深情地凝视着,顺手打开笼子,一只肥硕的蝈蝈居然从里面爬了出来。一个正好路过的、带红领巾的男孩,在背后好奇地注视着他。那只半个世纪不死的蝈蝈自然是导演的虚构,但这组镜头却形象地从侧面表现出了我国鸣虫文化的渊源流传。那只在夏末秋初之时振翅鸣叫的蝈蝈,竟然成为了导演表达末代皇帝追忆往事、伤感沧桑巨变、寄托孤独失意的小生灵。
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字耀之,号浩然。 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也称清废帝或宣统帝。醇亲王奕譞之孙,载沣长子,母亲苏完瓜尔佳氏。1909年到1912年、1917年7月1日到1917年7月12日两次在位。
《末代皇帝》是贝纳尔多·贝托鲁奇执导,***,陈冲,邬君梅,彼德·奥图主演的一部传记电影。影片讲述了溥仪60年的跌宕一生。 该片获1988年第6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摄影、最佳美工、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剪辑、最佳音响效果、最佳原始音乐九项大奖。
清朝皇帝,龙袍一般什么时候穿?
清朝皇帝穿衣服是非常讲究的,不论龙袍还是日常所需穿戴用品都是如此,而在龙袍的穿着上更是有严格制度管制。
在清朝,给皇帝负责管理衣着的太监叫“四执事”,主要包含:冠、袍、带、履。给皇帝储存衣物的房间也叫做"四执事库",在清朝的也就是乾清宫东廊的端凝殿。
据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所说,他的衣服一年四季都在做,不停的做,至于做了些什么他也不清楚,反正都是穿新的。就比如说皇帝平常穿的袍褂,一年要按照规定换着穿28种,从正月十九穿青白嵌皮袍褂,到十一月初一穿貂皮褂,而且这28种袍褂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甚至还有很多衣服皇帝还没来得及穿就荒废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这还要从内务府和内侍太监说起,因为这样才可以有理由申请经费,并从中中饱私囊,这几乎已经是人尽皆知的秘密。
据溥仪记载,就制作皮棉衣服的一些“小零碎”(兜布、贴边、子母扣和线等零碎材料)就得花两千一百多银元。
喜欢看清朝宫廷剧的网友会发现,一般皇帝出场都是龙袍加身,要么就是黄马褂。其实这是一个不符合历史事实的现象,当皇帝也不是每天都穿着龙袍的。
一般来说,皇帝只有在隆重典礼和仪式上(比如祭祀宗庙和接见外国使臣等)才会穿龙袍,而在日常起居和接见大臣的时候都是穿便装。皇帝的便装有点像当时的中式礼服,长袍和马褂都有,也叫“卧龙袋”。
广义的龙袍是指皇帝的服饰,无论什么衣服穿在皇帝身上都是龙袍,在周星驰《九品芝麻官》中,就连皇帝的***都是龙***。狭义的龙袍是指按照规定的制式制作的皇帝专用的长袍。一般来说,我们所说的龙袍是指按照规定的制式制作的皇帝专用的服饰的统称。
清朝皇帝的龙袍主要以黄色(明黄、金黄、杏黄等)为主,绣有龙纹、水纹、山石宝物等各种寓意吉祥、色彩艳丽的纹饰图案。分为礼服、吉服、便服等。
礼服包括朝袍、端罩(一种外褂)和衮服(既可与朝袍套穿,也可与龙袍和常服袍一起穿的衣服),主要在登基、大婚、万寿圣节、元旦、冬至、祭天、祭地等重大活动时穿。
吉服包括衮服、龙袍,是皇帝在一般性的吉庆宴会、朝见臣属的时候穿用的常见礼服,也是我们常常见到的帝王服饰。
便服则是典制规定以外的平常之服。另外,外出或打猎穿行服,雨雪天穿雨服。
光绪帝龙袍
谢谢邀请。
清朝皇帝的龙袍是在朝会,和祭祀大典的时候穿的,言外之意就是重要的节日。
目前在清宫戏里看到的龙袍,更多的属于皇袍。
为什么龙袍只能在祭祀、朝会等重要节日的时候穿?
首先,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服饰制度最为繁文缛节的朝代,正所谓“服色品章,昭一代之典则,皇袍的颜色、款式以及其上细微的纹样,无不具有深刻的含义”。
制作龙袍不仅耗时长,造价也是极为昂贵的。就好像我们现在出席重要宴会时穿的礼服,这样礼服不可能天天穿,因此,皇帝的龙袍也不可能天天穿。
清朝皇帝,龙袍一般在喜庆节日才穿,参加各种宴会场合,如平时出宫视察灾情,了解民情和出巡打猎的时候,皇帝穿的服饰为行服,还有时候,参加婚庆大典,祭祀大典,万寿圣节,重要军礼,殿廷朝会,接见外國来宾及召会少数民族首领等等,皇帝穿的袍子上虽然绣有龙,但不是真正的龙袍,说白了就是朝服。
清朝皇帝上厕所用烤焦的红枣干什么?不嫌恶心吗?
谢谢题主邀请,我来说下清朝皇帝上厕所为何要用烤焦的红枣这个问题。当然可以肯定的是不起拿来吃的,而是另有妙用!
我记得有这么一篇散文其中写到:一位老太监告诉他:用焦枣,把枣烤焦了,在马桶里铺上一层,枣轻,屎砸下去,枣永远在上面,焦枣又香,遮味儿。
这里清晰的告诉我们,这个烤焦的红枣的作用,别说还没有题主所说的“恶心”,因为这烤焦的红枣就是用来去除“恶心”的,又何来的恶心呢?
皇帝也是人,上厕所都会有“味道”,而且这味道还不好闻,但作为皇帝,全天下权力最大、财富最甚之人,自然不想自己出恭的时候会有一些不好的“味道”“恶心”到自己,这个时候烤焦的红枣就发挥了自己的作用。
因为红枣本身就带有一种天然的香味,最重要的是烤焦后这个天然的香味可以被放大,那么就可以盖住我们拉粑粑时候散发出来的味道。
其次红枣的密度小于水,会浮于水上,这样子皇帝在出恭的时候,龙粪砸下去,红枣会打转,而龙粪就沉到桶底,不会溅起水花,加上烤焦烤焦红枣原本天然的香气,经过温水一泡泡散发的更厉害,龙粪臭气被遮的严严密密。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老北京会用“焦枣儿”这个词来揶揄人。
不过值得一提的事,枣为木本粮食,生可食,且富含营养,晒干后还可贮藏,用于饥荒救济斯民,而今用来做皇帝出恭所用,可叹啊!
紫禁城里有两件比较奇怪的事儿:1、数千间房子,没有一个烟囱;2、整个皇宫里面,没有一个厕所。
为了防火,紫禁城内不烧柴、不烧煤,清一色以炭为燃料。宫殿都为悬空建筑,冬季将烧好的炭推进地下室,整个宫殿就好像热炕一样,自然也就用不到烟囱。在诸多***作品的演绎中,都有太监、宫女洗刷恭桶、便盆的情节出现;没错,宫中没有厕所,都是用便盆和恭桶。
于紫禁城内不设置厕所,目的就是为了避免臭气味的出现。在使用恭桶和便盆的过程中,宫人也极尽智慧,充分保证了帝王、后妃在如厕过程中不会被臭气味侵袭。
其中,对于大便时所用恭桶的处理办法,最为精心。《宫女往谈录》中,曾经记载了慈禧太后的恭桶除味办法:
恭桶内放置香木的细末,要干松而蓬蓬着,便物下坠后,立即滚入香木末里,被香木末包皮起来,根本看不见脏东西,当然更不会有什么恶气味了。
香木细末的填充,再加上恭桶***用檀木材料制作,能够完全保证臭气味被有效阻隔。
和香木细末的使用原理一样,烤焦的红枣因为质量轻、香味重,也能充当祛除臭味道的有效填充物。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溥仪运动服装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溥仪运动服装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ode5.com/post/28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