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产品造型设计报告,服装产品造型设计报告范文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服装产品造型设计报告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服装产品造型设计报告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服装表演与形象设计专业,可以考哪些学校研究生?哪些专业呢?
服装表演专业对身高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形象设计专业目前开设的学校少,这两门,在当今社会,读研,真没必要,模特这个行业是吃的青春饭,过了25岁的***都算比较大龄的了,形象设计是个长久的工作,但是需要累积经验,你如果想从事形象设计类工作,可以找个正规机构参加专业培训,掌握技能,从事相关工作。
什么是服装板型?
服装制版是现代服装工程的一部分:现代服装工程是由款式造型设计、结构设计、工艺设计三个部分组成。服装制版就是其中的结构设计;它既是款式造型的延伸和发展,也是工艺设计的准备和基础。服装设计包括:
2、结构设计(也叫制版,版型处理或打版,每个部位的具体规格尺寸);
3、工艺设计(也叫车位,一件成品的缝制过程)。其中制版在中间是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整个服装设计里面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制版讲三准一全,款式,尺寸,细部计算准。面,里,衬,工艺版全。服装设计师手稿不能准确表达立体真实服装效果,更不能做功能性实验,为保证服装活动,舒适,美观,现代服装工业化生产前要进行首件产品样衣试制。扩展资料国内的制版方式中式服装:是从古代深衣制时就***取的人体双臂平展、两腿稍劈的立姿结构形式,裁制成的服装是直线状、整片式、平面型的。其裁剪方法是将衣料一折成四,将衣服的腋下和腰部多余的衣料剪去,使衣片成一个十字形,然后在前面的衣身中间剪开作为开襟,并修剪出一桃形的领圈即成。在部位结构和形体空间方面,它不像西式服装那样注重人体的胸围、腰围、臀围的塑造。此种方式沿袭多年直至清末民初。短寸法与胸度法:这两种方法是20世纪30年代日本裁缝到我国开店、办厂等传播的。短寸法是在人体的胸部以上测量多个部位,求得裁剪所需的所有部位尺寸,然后按照这些尺寸来制版,以达到造型更加精确合体。胸度法是以人体的净胸围为基数来分配各部位所占的比例尺寸。又叫做号型裁剪法。由于我国人体体型不同,胸围较小,多以半胸围减去一个数计算。
中山服是怎么设计出来的?
在清朝(1644年~1911年),中国男子都是按照满族的式样梳理头发,穿衣戴帽,一直延续到20世纪之初。虽然中国已步入了近代史的征途,但传统服装仍保持着一定的稳定性,服装仍沿用着传统的长袍、马褂、瓜皮帽等式样。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之后不久,传统服式开始受到外国服式的一些影响,出现了一些改变,但基本式样仍保持着原有的状态,直至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才出现了一些根本性的变革,它象征着清王朝的彻底崩溃和一个时代的终结。辛亥革命不仅带来了社会的剧变,而且也促使服装的变革更为迅速而明显。中山装就是在这一变革中诞生的。
中山装的由来,据说是孙中山先生在广州任中国革命***大元帅时,感到西装样式繁琐,穿着不便,而中国服装在实用上亦有缺点。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孙中山到越南河内筹组兴中会,偶入河内由广东人黄隆生开设的洋服店,为了节省外汇,并能体现中国国情而授意黄隆生设计一种美观、简易而又实用的中国服装,黄参考了西欧和日本服装式样,并结合当时南洋华侨中流行的“企领”文装上衣和学生装而设计缝制成的。但是,也有资料称,中山装原由当时的军装改制而成的。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上海居住时,有一次,他将一套已经穿过的陆军制服拿到著名的亨利服装店请裁缝改成“便服”,改成“便服”后仍有点像军制服。但在便服中,它既非“唐装”,更非“西装”,店员便为之起名为中山装。由于孙中山先生在海内外声望很高,这种服式便不胫而起,迅速流传全国。当时的中山装背面有缝,后背中腰有带,前门襟钉9个纽扣,上下口袋都有“胖裥”。后来逐步演变成现在的款式:关闭式八字形领口,装袖,前门襟正中5粒明纽扣,后背整块无缝。袖口可开叉钉扣,也可开***叉钉装饰扣,或不开叉不用扣。明口袋,左右上下对称,有盖,钉扣,上面两个小衣袋为平贴袋,底角呈圆弧形,袋盖中间弧形尖出,下面两个大口袋是老虎袋(边缘悬出1.5~2[_a***_])。裤有三个口袋(两个侧裤袋和一个带盖的后口袋),挽裤脚。很显然,中山装的形成在西装基本形成上又揉合了中国传统意识,整体廓形呈垫肩收腰,均衡对称,穿着稳重大方。
中山装自1923年诞生迄今,一直是中国男子最通行和喜欢穿着的服式。中国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中山装的创始人。
中山服,又称中山装,根据孙中山先生曾穿着的款式命名。
1923年,孙中山先生在广州任中国革命***大元帅时,感到西服不但穿着不便,也不大适应当时我国人民在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实用要求,而当时我国盛行的大襟式长衫、对胸式短衫裤等"传统服饰"又不能充分表现推翻帝制后的中国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在实用上也有类似西服的缺点。
经过长期的考虑,孙中山提出以当时东南亚一带流行的"企领文装"(即现在已不流行的青年装)上衣为基础,稍加改进:在企领上再加一条翻领,以代替西装衬衣的硬领,这样一件上衣便兼有西装上衣、衬衣和硬领的作用;又将"企领文装"上衣的三个暗袋改为四个明袋,下面的两个明袋还裁制成可以随着放进物品的多少而膨胀收缩的"琴衣袋"式样。从试制的中山装开始,每个细部都有其特定的新文化内涵,根据民主共和体制的五权分立、国之四维、三民主义和中国革命需要知识分子参与建国理念,而改中山服前衣襟有五粒扣子,四个袋,三粒袖扣,胸袋盖成倒笔架型。
孙中山先生设计的长裤是:前面开缝,用暗纽扣扣紧,左右各一个大暗袋,裤腰处有一较小的暗袋(俗称"表袋")。左右臀部挖一暗袋,用软盖。
孙中山先生的私人裁缝师黄隆生裁剪和缝制了中国和世界上第一套中山服。孙中山先生说,这样的"新装"保留了西服的部分长处,又具有鲜明的中国民族风格,在任何场合穿上都显得庄重而不死板。此后中山服便被外国人称为是中国的"国服"了。
中山装(Chinese tunic suit)是孙中山先生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的基础上,综合了日式学生服装(诘襟服)与中式服装的特点,设计出的一种立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装,被世人称为中山装。
1929年4月,中山装经国民***明令公布为法定制服。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山装成为从国家领导人到普通老百姓的正式服装。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山装在民间逐渐被人们遗忘,但国家领导人在出席重大活动时,依旧习惯穿着中山装。2016年2月29日,民革中央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十二届四次会议提交提案,建议将中山装作为国家正式礼服。
所处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从最早的满街尽是红、绿、黄、灰、蓝等等,到如今众多国际品牌的服装成为常物,但作为中山服,却是中国的经典服装,也是我国的开国国服,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缔造伟人们第一次在天安门城楼上集体亮相宣告新中国成立了,******和他身边的领导人穿中山服的形象引起全世界瞩目。
服装特点
中山服十分正统,上衣的纽扣很多,四个口袋也都平平整整。中国男人身形比较修长,穿中山装,显得庄重、精神。1950年后,中山服成为全国普遍流行的服装,解放前的袍褂彻底消失了。
中山服又称中山装。根据孙中山先生曾穿着的款式命名。自公元1923年问世迄今已90多年了,它一直是中国男性喜爱的服装之一。主要特点是立翻领(原先为立领)、前身四个明贴袋,款式造型朴实而干练。
服装起源
1923年,孙中山先生在广州任中国革命***大元帅时,感到西服不但穿着不便,也不大适应当时我国人民在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实用要求,而当时我国盛行的大襟式长衫、对胸式短衫裤等“传统服饰”又不能充分表现推翻帝制后的中国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在实用上也有类似西服的缺点。
经过长期的考虑,孙中山提出以当时东南亚一带流行的“企领文装”(即现在已不流行的青年装)上衣为基础,稍加改进:在企领上再加一条翻领,以代替西装衬衣的硬领,这样一件上衣便兼有西装上衣、衬衣和硬领的作用;又将“企领文装”上衣的三个暗袋改为四个明袋,下面的两个明袋还裁制成可以随着放进物品的多少而膨胀收缩的“琴衣袋”式样。从试制的中山装开始,每个细部都有其特定的新文化内涵,根据民主共和体制的五权分立、国之四维、三民主义和中国革命需要知识分子参与建国理念,而改中山服前衣襟有五粒扣子,四个袋,三粒袖扣,胸袋盖成倒笔架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服装产品造型设计报告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服装产品造型设计报告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ode5.com/post/67510.html